万维钢
今天咱们继续说罗伯特·赖特的《为什么佛学是真的》这本书。
赖特参与练习的这个内观派(Vipassana),认为当一个人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,就能获得三个认识。
第一个认识“无常”,也就是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,一切都在变化之中,这个概念似乎很容易理解。
第二个认识是“苦”(dukkha),我们上一期说过,“苦”是来自于“不满足”。
第三个认识是“无我”,巴利语原文叫 anatta,英文叫 not-self。“无我”是我查到的巴利语对应的中文,但你仔细体会一下,“无我”和英文这个“not-self”似乎有微妙的差别。“not-self”似乎应该是“不是我”,“无我”应该是“no-self”才对啊?这个差别可是个大问题,咱们等会儿再说。
先说一本佛经。这很可能是佛陀觉悟之后所说的第二部经典。
1.《五蕴皆空经》说什么
“无我”,就是你并不存在。也许我们是生活在一个 Matrix 之中,也许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幻觉。但是笛卡尔有句话叫“我思故我在”,他说即使我无法确定世界上其他东西是不是幻觉、到底存不存在,我总知道我肯定是存在的 —— 因为我正在思考!如果我不存在,现在思考的这个是谁呢?
但是佛陀说,连你自己都可能是个幻觉。第一个记载这个思想的佛经,叫《五蕴皆空经》。
如是我闻,《五蕴皆空经》记载了佛陀和五个僧人的对话。佛偶然遇到五个僧人,他就用逻辑推理,引导这五个僧人思考哲学问题,让他们认识到构成“自我”的五种东西 —— 也就是“五蕴” —— 都是虚幻的。这五位僧人听懂了佛陀的教诲之后,立马从普通僧人变成了阿罗汉, 得了正果!
那“五蕴”到底是哪五个东西呢?我对比了一下,中文百科上对五蕴的解释和赖特在这本书里的说法似乎很不一样,中文说的比较玄,赖特说的非常简单。我这里就标记中文的名词,但是采用赖特的说法。五蕴,是构成自我的五个东西,中文叫做色蕴、受蕴、想蕴、行蕴、识蕴,赖特这本书用现代的语言,是这么解释的 ——
色蕴(physical body),就是人的身体,英文中经常把“色”这个字翻译成“form(形态)”,这里指代人的身体;
受蕴(basic feelings), 就是人的基本感情,比如痛苦、高兴、担忧;
想蕴(perceptions),就是人的基本感知,比如视觉、听觉、嗅觉;
行蕴(mental formations),它说的是我们的精神形态,也就是想法和行为,包括一些复杂的思想、我们做事的习惯和倾向性;
识蕴(consciousness),就是人的意识。
佛陀搞小班授课,教学方法是启发式。
佛问第一个僧人,你认为你的身体是你的吗?僧人回答说是啊,身体是我的一部分。
佛说,如果一个东西是你的,那你就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它。比如你的身体病了,你能说让病好就好了吗?如果你长得不好看,你能马上让自己变好看吗?僧人回答说,不能。
佛说,身体既然不受你的控制,那就不是你的一部分。
类似的道理,佛陀跟第二个僧人对话,说我们的基本感情,也不受我们的控制。当我们痛苦的时候,想要不痛苦也不行。所以感情只是*影响你*的东西,而不是你的一部分。以此类推,佛得出的结论就是五蕴都不是自我。
佛陀的这个道理,我感觉我们两周前好像刚刚讲过。在《铁丝网和“什么叫拥有”》这期日课中我们就提到过,“只有你能控制的东西,才真正是你自己的。”还有,我们在讲《生命3.0》的时候专门讲过现代科学对意识的相关研究,我们知道视觉并不是意识的一部分。而这里佛陀更进一步,说既然你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,那“意识”就也不是你。这么理解的话,这些道理哪里深不可测了?
在另外一处佛经记载中,佛陀曾经和一个叫“火吠舍”的人辩论。这场辩论就很不友好了,当时佛陀正在讲法,火吠舍是过来踢馆的。火吠舍说,我觉得你说的五蕴皆空不对,我认为五蕴都是我的一部分。
佛陀说,假如有一个国王,有人在这位国王的领土里干了坏事,那么国王有没有权力惩罚他呢?国王是否有权力放逐他?火吠舍说,国王有权力这么做。
于是佛陀问道,那你有权力随意改变自己的身体吗?火吠舍哑口无言。
这场辩论还有一个类似裁判员一样的存在,是个神灵,手持闪电。佛陀说,根据辩论规则,如果我提出一个合法的问题,而你沉默不回答的话,你就会受到闪电神的惩罚,你的头颅将会被分成七块!
火吠舍不得不回答这个问题,只好说,我不能控制我的身体。佛陀就说,那你就不是你自己的国王。
佛陀的这两场论述,可惜我都不在场啊。如果当时我在场,一定会问他一个问题:五蕴都不是我的一部分,那“我”到底只是不以五蕴的形式存在呢,还是根本就不存在呢?
2.非我非非我
我们读《五蕴皆空经》,感觉佛陀似乎只是说了“我”不是五蕴,但并没有说“我”到底存在不存在。也许“我”是这五蕴之外的一个什么东西。也许“我”是五蕴中的第五蕴、也就是意识,而佛真正想说的是意识和其他东西之间都是有联系的,但其他东西并不构成自我,真正的自我是把其他四蕴从意识中剥离出去,还剩下的那一点儿。但赖特说,这么理解似乎也不对,因为在其他佛经中,佛明确说了,“自我”根本不存在。那“我不存在”这句话到底应该怎么理解?是不是后人对佛经的翻译有问题?还是“我”真的不存在?这我们就不知道了。
所以有人说,仅仅用智力研究佛经是不能真正理解的。你必须通过修行,达到一定的境界,才能真正体会到佛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。赖特的修为很一般,他问了一些修行者,修行者们也是各有各的感悟,没有明确的答案。
但我们能知道的是,“我”,的确不是自己的国王。
当然,今天没有什么国王能随意控制自己领土上的东西了,所以“国王”这个比喻已经不适用了。我们今天得说 “你不是总统,不是 CEO,也不是总理。”
这句话谁说的呢?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 罗伯特·库尔茨班(Robert Kurzban)说的。
库尔茨班没学过佛学,但是他从科学角度,也看到了这一点。
3.无我的心理学
这个道理其实我们以前就说过。赫拉利在《未来简史》里就举过例子,说明所谓的“自我”,是一个幻觉 —— 我们至少可以说,你并没有一个*单一的*自我。
我们来说个实验。为了治疗某些大脑疾病,医生会把病人的左脑和右脑之间的连接管道给切开,这样病人的左右脑就不能直接联络了,而这给研究大脑的科学家提供了机会。
我们知道人的左脑控制右眼,右脑控制左眼。
如果你只让病人的左眼看一个字条,上面写着一句话“请你现在出去散个步”,他看到字条会站起来照做。但是!请注意,这时候只有他的右脑知道这个指令,左脑并不知道。
而负责语言的区域,又恰恰在左脑。好,现在在他往外走的时候,你过去问他,为什么要走出去?你猜他会怎么回答呢?
负责回答问题的是左脑,可是作脑没看见字条,它跟右脑又没有交流,所以左脑根本就不知道“自己”为什么要往外走,对吧?
而实验结果是,病人给你的回答可不是“我不知道”。左脑的做法是现场给你编造一个答案,比如说“我要去拿一罐可乐喝。”
而且左脑对自己编的这个答案,深信不疑。他以为是他自己做出的到外面走走的决定。
一系列这样的实验都证明,并不是我们的意识在做决定,而是决定已经做出了,意识来给决定找一个理由。做决定的是一个自我,找理由的是另一个自我。那到底哪个“自我”说了算呢?
如此说来,我们大脑表现出来的那个*叙事自我*,根本不是一个总统,而更像是一个总统发言人。军方已经打完仗了,记者来问为什么要打仗,总统发言人只好找一个好点的理由来解释 —— 真正做出决策的可不是他。
如果这个负责对外发言的自我根本没有决策权,他为什么还要去找合理的解释呢?赖特说,这是进化给我们设置的功能。
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着落,事事有回音,别人看你才是个靠谱的人。否则你要是说“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做,反正我就做了”,那你就完了。更进一步,你还得自己相信自己是个靠谱的人,你觉得自己办事有条理、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你不是随便的人 —— 这样你才能跟自己和睦相处!
不但如此,大脑有时候会故意忘记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,只记得自己的种种高光表现。大脑甚至还会高估我们自己的水平。
也就是说,与世界精确交流并不是大脑所擅长的,大脑爱做的事情是先欺骗自己、再欺骗世界。那么由此来说,“自我是一个幻觉”,这句话就是有道理的。
| 由此得到
《五蕴皆空经》说,人的身体、感情、感知、想法行为,甚至意识,都不属于“真正的自我”。
“真正的自我”到底存不存在,都是一个问题。
现代科学研究至少证实了,我们大脑中并非只有一个自我,而且我们经常自己骗自己。
今天说的都是理论,但如果我们从中认识到自己的局限,学会从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自己,你也许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。
而对修行者来说,“无我”是个非常高的境界。赖特没达到那个境界,我更只是“听说”,就无法再深入解说了。但是我们大概可以跟笛卡尔说一句话: 也许现在是你身上的其他部分在替你思考、或者在左右你的思考,让你*以为*是你自己在思考。 不知道笛卡尔对此会作何反应。
今天我们再次看到,使用现代科学可以印证佛学中的一些道理。这些道理并不神秘,甚至可以说相当浅显。现在我们至少有点入门了,咱们下期日课继续讲这种浅显的道理。
- 上一篇: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1:现代视角下的“烦恼”和“苦”
- 下一篇: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3:大脑是个多元政体
猜你喜欢
- 2018-10-09什么人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
- 2018-10-08为什么中国足球不行?
- 2018-03-10《不充分均衡》4:怎样用知识和世界相处
- 2018-03-10《不充分均衡》3:大学教育和吹捧文化的共同原理
- 2018-03-10《不充分均衡》2:坏系统的逻辑
- 2018-03-10《不充分均衡》1:“有效市场”和做大事的机会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